《 以下有底色字串均可連結 》
8月6日8:28 一大早帶媽媽來看米勒~ 事實應該是我被媽媽帶來因為差點起不來(賴床)
到達歷史博物館現場已門庭若市, 託媽媽之福館方貼心敬老直接請我們到最前段
好天氣好心情能與大師見面心情好上加好, 看展前已先跟媽媽介紹米勒與畫作特色
對於此次兩幅世紀珍貴的拾穗與晚禱來台保險金額高達一億歐元 (約47億元台幣)
整體展覽保險金額更超過百億元台幣的天價
媽媽聽了進入深思沒評論, 不知是不是以為我太誇張... 它已不是代表金額了
媽媽, 百億元我們現在也付了一點點囉~ 是很誇張, 但是真的
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緣, 代表作一定要看個夠
此時人已順序排得滿滿的~ 都在鏡頭外!
一進場直趨47億~ 拾穗與晚禱(經驗預測進場人潮隨時間累進~ 很恐怖的)
終於站在世紀畫作前好久好久, 此刻只媽媽我與時間靜止在米勒的畫筆下, 感動不已!
拾穗(1857) 83.55 x 110 c m 油彩、帆布 謝謝支亞干小木工分享拾穗明信片
耶穌於聖經上說:收割田地時不要將掉下去的麥穗撿起, 應該留給窮人或更需要的人。
米勒以細膩忠誠的筆觸為麥田的收割留下朽的動人景致
當天第一時間快步進場奔向展區中心, 來到曠世鉅作前… 啊~『拾穗』就在我眼前!
此刻畫作前僅兩三位觀賞者, 能在這般安靜的氣圍中從容地仔細觀賞, 果然驚豔!
媽媽, 妳慢慢看我帶耳機聽等一下再跟妳講, 隨自己的感覺看就好了!
對米勒媽媽已略知一二不過應該也忘記一二了, 沒關係等我聽完再說一二
帶著耳機聽美學大師蔣勳的導覽確, 喜歡他的講解只是與他稍有不同見解
耳機中美學大師蔣勳磁性的嗓音, 娓娓道來敘說著拾穗畫作的動人意境…
但我沒聽完就關機, 因為我與美學大師看法稍有不同
我想, 在這難能可貴的曠世鋸作前, 先隨自己的感覺好好端詳一番
媽媽, 妳可以先到那邊看別的不用等我沒關係(不要左右媽媽的思緒看畫時間隨意自在)
看得懂不懂無所謂, 總會看到自己的見解, 就這樣很有氣質似的觀賞良久………
開啟耳機美學大師蔣勳說:
綁藍色頭巾的婦女因重複撿拾地上掉落的麥穗而腰酸背痛, 因此將手擺在腰際上…
綁粉紅色頭巾的婦女右手拾穗, 左手正將麥穗放進圍裙口袋……
牧羊犬的偏差看法:
綁藍色頭巾的婦女拾穗動作最為輕鬆自在看來也較不疲憊
將手擺在腰際上只是方便拾穗的連續動作
綁粉紅色頭巾的婦女左手握住麥穗束, 彎腰的重力比較大, 但不間斷拾穗動作
三位婦女有個共通點~ 手上都抓著一束撿拾來的麥穗(放進圍裙口袋的是麥穗粒)
當視線漸漸聚焦到她們的衣裳時, 想起梵谷給弟弟西奧的信
梵谷說:
農民穿著的藍衣裳經年累月已經退色, 那藍卻顯得更美!
你說美不美?
總之, 不管個人看法如何
三位婦女謙卑地為生活屈膝, 滿懷感恩細心地撿拾遺落地上的穗粒~ 惜福的動作, 感動非凡!
拾穗帶來的感動, 在真跡面前最能感受米勒傳達辛勤農民的謙卑與惜福感恩
我們小時候也有去田裡撿拾稻穗~ 媽媽說
妳們撿回去煮成飯吃? (好可憐的小時候… )
不是我們吃, 是餵雞吃的!
⊙⊙~ ~ ~ (好幸福的雞群)
其實我也滿喜歡聽蔣勳分析藝術~ 去年聽過美學大師蔣勳破解梵谷, 確實令人難忘!
此畫米勒想表達農民對貧瘠的農地依然感恩, 於是幽默地將它命名為『糟糕的馬鈴薯欠收』

晚禱 (1857-1859) 55.5 x 66 c m 油彩、帆布 謝謝Julia分享晚禱明信片
米勒完成此畫時回憶兒時跟著家人到農田幫忙
近黃昏聽到教堂鍾聲響起時, 都會放下手邊工作深深感恩一日所得
好友看到此畫時說:彷彿聽到畫中傳來教堂的鐘聲
於是米勒再畫上遠處的教堂更名為《晚禱》
嗯~ 看久了, 耳際似乎聽到畫中教堂緩緩傳來一波波祥和的鐘聲
他們都這樣說了, 當然要把鍾聲給冥想出來…… 跟名畫沾點邊
晚禱原畫的落日時分讓兩位虔誠禱告者於肅然逆光下,
明度彩度雖暗沉, 身影姿態與感恩的心是如此鮮明
能貼進原畫真是一大福氣, 印刷品的彩度與明度過亮有點可惜
油畫作品一般都不罩玻璃片, 可能太珍貴了所以晚禱與拾穗特別罩上一片玻璃
大家賞析名畫有共識~ 觀賞進進退退自然喬位, 角度關係有時需躲反光… 也頗有意思的!
牧羊女與羊群(1863) 81 x 100 cm 油彩、帆布 非常漂亮的畫作
謝謝貼心的泡泡分享這張明信片 她說:因為有一隻牧羊犬啊!
口愛內!
一片金色彩霞讓寒冬中的大地溫煦起來
好可愛的羊群一邊埋頭苦幹啃草一邊伴著孤獨的牧羊女(看顧羊群是牧羊犬的職責)
年紀輕輕的牧羊女非常安祥地站著編織, 專注的模樣彷彿正在虔誠祷告
媽, 這是米勒的女兒(有此一說順便一提)
畫得好漂亮!(媽媽很會欣賞畫呢)
牧羊女善用時間兩手不閒地忙著編織, 羊兒草叢裡吃自己……
坐著編織的牧羊女(1856) 39 x 29.5 c m 油彩、木板
牧羊女善用時間兩手不閒地忙著編織, 羊兒草叢裡吃自己……
裹著厚棉質披肩兩夾粉嫩的牧羊女讓人感受到寒天中的溫暖
看到梵谷眼中退色的美麗嗎? 藍裙子啊!
蔣勳說:牧羊女粗蔴披肩右兼上有一塊補丁…
是嗎?
其實蔣勳說的補丁是披肩上加強保暖肩頭的領子吧
氣溫寒冷地區通常穿著棉織品衣物, 因棉質較柔軟保溫佳易吸汗又經洗耐穿
麻織品衣物保溫效能較低通風涼爽是特色, 溫熱帶地區夏日衣物較適合
牧羊女穿著的應該是棉織品衣物(真是~ 牧羊犬不好好看畫看織品?)
格賀維勒教堂(1871) 60 x 73.4c m油彩、帆布 謝謝小松鼠分享教堂明信片
教堂在農民心中是非常神聖的, 它給於保佑與深深的信仰...
米勒重回家鄉特別彩繪這幅格賀維勒教堂
他回憶說:教堂大鐘啟用當天, 媽媽還特別帶我去看!
深置米勒心中的信仰始終不變, 農民如是一般!
春天(1868- 73) 86 x 111c m油彩、帆布 好不一樣的春天……
春天(1868- 73) 86 x 111c m油彩、帆布
印象中不管是畫作或照片所傳達的春天, 都是那種蟲鳴鳥叫鮮花朵朵開(呆板的牧羊犬)
面對米勒的春天, 乍看並不感覺它的春意, 倒是多了涼意(沒藝術氣質的牧羊犬)
這幅春天也是看了很久才漸漸看懂米勒所繪的春意
早春雷雨之後空氣泥土中飽含濕氣, 天邊出現一道彩虹一道霓~ 是雙虹啊!
原來米勒要傳達的是春天的活洛盎然的生命, 而非僅有美美的印象
《篩穀者》 篩起穀子塵沙飛揚… 篩穀者使出的力道讓人感覺飽餐一頓的滿足
注意看他的鞋…… CROC大頭鞋的基本原型(呵~ 牧羊犬真的看不懂畫只看鞋… )
《播種者》 這播種的姿勢好像一個舞步~ 此畫作並不在畫展中……
特別一提是因為米勒是梵谷相當崇拜的畫家之一, 臨摹好幾張米勒的畫, 播種者是其一
看到米勒畫作常想到梵谷, 大概是兩位前後世紀畫家都有顆善解農民辛勤的悲憫之心罷
躺臥的裸女(1844) 33 x 41c m油彩、帆布
依奧塞美術館考證畫中裸女極可能是米勒第二任妻子(第一任妻體弱多病婚後四年不幸病逝)
米勒繪畫生涯中, 前期為糊口專畫一些華麗的肖像畫
有次在展場門口米勒聽到有位年輕人說:米勒就是那位專畫裸女的畫家啊!
讓米勒倍感羞辱, 於是與妻子商量不再畫華麗而以風景寫實為主~ 一代畫家因此誕生!
米勒曾說他是農民中的農民, 因為兒時也在田裡幫忙, 對於農民的辛勞感受最深
當他搬到巴比松鄉間後常與農民互動, 隨時隨地揮筆素描回畫室再以油彩繪畫
媽媽, 這位是 米勒的 太太
哦~ 畫得好漂亮!(媽媽真的很會欣賞畫)
米勒自畫像(1847) 木炭畫 瀟灑有型
米勒自畫像 (油畫) 頗富文學的浪漫氣質 形容詞好像怪怪的(沒讀書的牧羊犬…… )
米勒兒時貧困以致求學中止, 學歷雖不高卻飽覽文學詩書(要用功讀書才會自然散發氣質)
炯炯有神~ 米勒黑白照
當然要蓋個紀念章啊~
說實在的蓋章處, 超 不 貼 心 的
就在購票口前約12x 60c m的小小木板上, 不誇張等多我少算 兩公分
生氣歸生氣, 不過還是感謝有紀念章可以蓋啦
媽媽與米勒
展場爆滿空氣不佳讓老人家精神不佳, 害牧羊犬媽媽失落花容
曝曬的人潮!

呵呵~ 我們要去吃午餐了
敬老票與全票~ 先感謝, 有朝一日牧羊犬也會用到敬老票, 主辦單位這點超貼心
經過楊英風美術館停下腳步讓媽媽歇歇腳, 順便進去逛一下
兩張書籤讓我思念起一位愛貓的好友~ 她, 有時是家貓有時像野貓
猜~ 哪隻是家貓? 哪隻是野貓?
這三位姊弟一直以來都是牧羊犬隨身載來載去…… 如今~ 自由行!
我要回去陪我媽媽!